大河對麵就是塔山,山不算高,可是建在上麵的寶塔高呀,所以地名就叫塔山,塔山很堅固,山除了表麵風化有一些小石外,幾乎是一整石。 石山下麵就是河,怎麼過河?這裡不是渡口,沒有渡船,要過隻能遊過去,遊過去不是問題,但是書信怎麼辦? 餘兵想出兩種辦法:一、書信用嘴咬著,除了怕被水打濕外,換氣也麻煩,萬一掉在水中書信就被河水濕透了,這個辦法不穩當;二、到家中取出了一口米缸——空空餘也!把米缸固定在兩根木架上,衣服和書信就放入米缸中。餘兵采取了這種辦法。 1889年5月27日上午10點多,餘兵開始橫渡江麵,身上係了一根草繩,米缸木架與之聯係一塊,到達塔山下。5月的天氣還是比較涼的,可是餘兵用力遊水,到達岸邊覺得有點熱,但是一上岸,經風一吹,就感到有點涼了,趕緊從米缸中取出衣服穿上。把木排的繩子係在一塊石頭上,拿著書信,沿岸找門——哪來的門呢?岸邊的小石頭也沒有,要敲大石頭要有塊小石頭啊! “有了!”米缸不就是石頭嗎?於是,餘兵口念:石打石門開,杭州寄信來,舉起米缸向大石砸去。隻聽“哐”的一聲,米缸粉碎了,奇怪的現象出現了: 大石頭一塌,洞口出現一位老者立船頭,向餘兵打招呼:“信使請了!老漢立於此,已有多時了,請上船!” 餘兵倒也不怕,上船就上船,還怕你吃了我不成!眼前立即黑暗沉沉,耳邊隻聽見水浪聲,連老漢也模糊不清,好像是石頭合上了,小船進入了另一世界。 “老爺爺!這是要往哪裡去啊?” “帶你去見我的主人呢!” 沒有什麼話說了,船在前進,慢慢的光線明亮,岸邊有花有草,還有百鳥爭鳴,好像是歡迎來賓。 “到了,請信使下船!” 餘兵見岸邊有一小廟,不大,但很富麗堂皇。老漢在門前喊:“信使到!”老漢沒有進廟,隻是讓餘兵自己進去。 門口立即出現了一位少女:“有失遠迎,請小哥原諒!” 餘兵睜眼一看:一位十四五歲的妙齡女郎,美得詞語沒法形容,感覺是美麗極了,他是沒見過比這更漂亮的人了。 “小妹妹客氣了,我是受人之托,送封書信而已!”說吧,把書信呈上! 少女接過書信,放置一邊說:“勞煩小哥哥了,小哥請坐!” 餘兵也不客氣,找了一把小椅子坐下來了。 “小哥!請喝茶!旅途辛苦,一定餓了,我立即給你準備齋飯。” 聽說準備齋飯,肚子立刻空空如也,俗話說,魚消肉脹,魚是幫助消化的,一條小魚早就消化完了,肚子餓著呢,聽說有吃的,還是高興的。 “那就先謝謝了!” 少女沒有回答,而是到廚房去了。 這是一間廟宇,不供菩薩,房間與廚房相通,坐在堂前可以看到廚房裡的一切。餘兵不是有心觀看,而是被少女的身影所吸引。沒有看到發火燒水,隻見少女用一大碗放在灶台上對著碗裡麵吐口水擤鼻涕,完了,吹了一口氣,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做成了。 “小哥!請吃碗麵條充饑吧!” 餘兵是親眼所見的,這哪是麵條啊?這不是少女的鼻涕口水嗎?這能吃嗎?肚子再餓也吃不下去啊!可是不吃,又不禮貌,肚子明明餓了,正是要吃東西的時候,哪能不吃呢?矛盾的心情激烈鬥爭,不吃隻能找借口了。 “好妹妹!我最不喜歡吃麵條,我曾被麵條卡過喉嚨(撒謊都不會撒,麵條會卡住喉嚨嗎),一見麵條就怕!” “這不是一般麵條,這可是好東西啊,看來你是無福消受啊!” “請小妹妹諒解!我實在是不喜歡麵條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