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家小姐光臨,讓她覺得蓬蓽生輝,在她心裡,花想月的親媽是花明現在的老婆,花家有的是錢,未來真正有錢的還是花想月。花想容隻是花明前妻的女兒,在家裡不得寵,出嫁連嫁妝都沒有,在她心裡算不得白富美。紀雨荷浮出笑臉,與有榮焉地對花想月道:“小月,你來我屋裡吧,我借了一本香江岑凱倫寫的,外麵可難買了,正好可以給你先看。”花想月笑嘻嘻地點點頭,眼珠子在這家人身上轉了一圈,還是和紀雨荷去邊屋了。花想月沒有和花想容單獨打招呼,看了他們夫妻一眼,最後的目光停留在了紀曉舟的臉上。花想容不在意她的態度,但她看到花想月這麼熱的天,還穿著長袖,不禁有些奇怪。這是她前世不會注意到的細節,為什麼花想月在這種酷暑天裡要穿長袖呢?農村現在沒人裝空調,紀家連風扇都沒有,熱得要命,如果不是出於禮儀,大家都恨不得把衣服脫光了,紀雨荷竟然還穿著長袖,有什麼問題嗎?紀曉舟見大哥進了自己的屋裡,和老婆孩子親熱去了,便笑意盈盈地看著花想容,突然想到以後自己和花想容的孩子不知道長得怎麼樣?應該象媽媽,象媽媽好看。花想容見他笑的彆有深意,不禁不解地看了眼紀曉舟。他咧嘴一笑,也不解釋。這時屋裡的門開了,紀曉帆把老婆剛才吃月子餐的碗筷都端出來,屋裡傳來“哇哇”的嬰兒的啼哭聲,聲音響亮,聽著就知道這孩子健康有活力。沒滿月的孩子,在農村是不會抱出來給人看的,等過了滿月才會抱出來曬曬太陽。花想容便進屋去看寶寶。吳雪月醒著,正半倚在**,臉色已經恢複得比較正常了,她躺在**,因為生孩子時側切了,還不能動彈。見花想容進來,便笑道:“小容,女人生孩子真是受苦,肚子疼不說,還要被切一刀,過後月子也不能好好做。”“那是,寶寶個頭大,肯定要切呀,不切更難受。”花想容前世受網絡信息的狂轟亂炸,一些基本生孩子的常識是有的。吳雪月奇怪地道:“你對這些知道得還挺多的呀?我是過後疼才問醫生的,她們告訴我側切比較好。”花想容樂嗬嗬地道:“我也是昨天你生孩子時,聽婦產科護士們說的。”“進了一趟醫院,大家都學了挺多的。”吳雪月也樂了。花想容見孩子“哇哇”哭,便說:“寶寶估計是餓了吧?”“不餓,剛剛喂飽了他。”吳雪月有點愁地看著孩子,她現在因為身上有傷口,所以不能抱孩子,“你懂得換尿片嗎?麻煩你幫我看看,估計是尿濕了難受才哭的。”花想容趕緊應下,還幫吳雪月把後背靠的枕頭調舒服了,接著才動手去幫孩子換尿布。 她對這個孩子有彆樣的感情,上一世因為孩子丟了,所以紀家陷入了無限的深淵中,她的人生命運也就此改變。說起來,這孩子真是一家人命運轉折的關鍵人物!彆看他小小,軟軟糯糯的一團,不會說話,卻是改寫了紀家人一生命運的“大人物。”花想容麻利地給孩子換上了乾淨的尿布,把尿濕的尿布放在塑料盆。剛進屋的紀曉帆看到花想容給孩子換尿片這麼熟練,不禁有些驚訝。在他看來,花想容是個嬌滴滴的大小姐,家裡又沒有年紀小的嬰兒,按道理是不懂得換尿片的,誰知她換得這麼麻溜,好像經常給孩子換尿布似的。見到紀曉帆夫妻有點吃驚的眼神,花想容笑道:“我以前在一中上學的時候,有去過福利院幫忙乾活,裡麵有些被人遺棄的嬰兒,我也幫他們換過尿布。”“原來這樣,你真是個善良的好人。”吳雪月忍不住誇道。花想容說的倒不是假話,上一世因為自己沒有孩子,她真的經常到福利院去幫忙,不光捐錢,還自己動手幫著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料理孩子,給嬰兒換尿片什麼的,早就不在話下了。如果有評換嬰兒尿片段位的話,最高級十級,她至少也在九點九級了。果然,換了乾淨的尿片,舍得就不再哭了,立馬吧噠著小嘴,香甜地睡著了。花想容覺得他好可愛,把他抱起來放在吳雪月的身邊。吳雪月也側頭看著自己沉睡中的孩子,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,然後對花想容說:“弟妹,我聽媽說了舍得被調包的那件事,真是好險,幸虧你機靈,果然上過高中的就是不一樣,書讀的多,察言觀色還是很厲害的。”花想容抿嘴一笑說:“嫂子,這孩子福氣好。我就是多了點警覺之心,因為在我眼裡,嬰兒長得都一樣,我怕認不出他來,正好他手腕裡有個紅痣,我就記下了,沒想到真會發生調包嬰兒的事件,確實好險!”妯娌兩個說著話,感情一下子熱絡了起來。這兩天她們說的話比過往的一個半月都要多,兩個人的感情也是突飛猛進。聊了一會兒,看到吳雪月麵露疲態,花想容知道她剛生產完,氣血還不足,便道:“大嫂,你還是多睡一會兒吧,彆聊天了,咱們以後有的是機會聊。”“好。”吳雪月果然是困了,頭挨著枕頭,很快就閉上眼睛睡著了。花想容出門,見紀曉帆和紀曉舟正坐在餐桌前聊天,桌上擺著茶具,邊喝茶邊說著承包磚窯的事。花想容便坐在紀曉舟身邊,看他們都聊些什麼。紀曉舟見妻子乖順地坐在身邊,不禁用自己的膝蓋輕輕碰了碰花想容的腿。花想容沒有回應,但也沒有把腿挪開。紀曉舟頓時受到了鼓勵,嘴角輕揚,把自己的腿湊過去,緊緊靠著她的……他在桌子下做的這些官司,桌麵當然看不到。紀曉帆繼續說著承包磚窯的事,說村長很支持他,主要是村裡一下子能拿出一萬塊承包款的人並不多,所以村長讓他明天就去簽合同。雖然夢想成真,但是紀曉帆也犯了難,說:“如果簽了合同,就要背四十多名工人的工資,不知道怎麼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,大家都磨洋工習慣了,而且是鄉裡鄉親的,不太好管,不能動粗,也不能批評,不然就傷了和氣。”
第十八章 蓬蓽生輝(1 / 1)